很多新的觀點和想法被提出來 也開啓了我的視野

 

作者:林榆芩 牙醫師

 

01_innovarad_LinYT

 

來聽這場論壇是一個意外收獲,我先生因為臨時有事無法參加而把名額讓給我,所以我有幸來參與這場盛會。很多新的觀點和想法被提出來,也開啓了我的視野。

 

 

堅持醫療的道路

 

論壇的第一個部分主題是堅持醫療的道路。即使在這個一般民眾都知道,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艱困醫療崩潰年代,還是有很多醫師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從事醫療工作。幾個講者的分享,也讓我知道了醫療的多元性、國際性,還有務實的法律層面。

 

賴奕菁黃寒裕醫師講開業的心路歷程、也提供了寶貴實用的資訊。台灣現在的診所很多,如何要在那個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不止是醫療專業的問題,還需要很多管理和商業的知識,經營的模式、收支平衡,還有各種行政工作,好多東西需要學習。

 

CVS 李紹榕醫師犀利的風格,直指在這個醫療崩壞、醫病關係信任不如以往的時代,要如何自我保護;也提出了一些反向思考的觀點,譬如現在 CVS 已經是賣方市場,要不要開刀,甚至醫師有一定的選擇權和主導權,也許會讓這個年代,注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新進醫師願意走這科。

 

倪秋華法務長提供了很多務實的法律觀念,在這個醫療訴訟興盛的年代,也是不可或缺的常識,尤其台灣那麼多的醫療糾紛是以刑法來定罪,對醫師其實相當不利。醫師如果真的遇到醫糾,上了法庭,我們提供的病歷、在法庭上的證詞和態度,什麼應該審慎面對、什麼應該模糊帶過。這些都是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的,聽了真的受益良多。

 

柯紹華醫師的醫療國際化部分,是這場演講我最感興趣的,講到醫療西進和南進的一些挑戰,分析了到不同地方執業的優缺點。現在很多人想拓展大陸市場,不過從柯醫師的演講和課後 Q&A 的回答,我知道了現實供應端的優勢,要輸出到需求端,其實是存在很多不止技術上的問題,還有法治、管理的眉眉角角,供應端的價值也不等於需求端的價格。

 

甚至柯醫師直接講到台灣發展國際醫療的困境,Reserve capacity 不足,即使我們技術夠,也不一定吃得下。進軍大陸最好的時機 2008 年也已經錯過,在 2008 是個死亡交叉,現在要前進大陸,人家怎麼搞你,你怎麼死,是個 non-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聽到這個訊息,其實心裡滿驚訝的,原來我們心中以為的藍海市場,是一個我們無法駕馭的環境,反而應該考慮醫療南進東南亞區域,開發新的藍海。

 

另外柯醫師本身的經歷,除了醫療專業,又唸了台大 EMBA,同時身兼醫師和管理的職位,到處到各國去參加會議,也讓我體認到醫療不該只侷限在很狹窄的範疇,要拓展自己的國際觀和視野,其實需要走出台灣的象牙塔去看。

 

台灣是個很 safe 的環境,我們年輕一代的醫師在安逸的環境下也養成了溫良恭儉讓的羊性,容易滿足於小確幸;但世界又是平的,全球化競爭其實很激烈,我們必須要往外看,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和各方面的能力,才有辦法面對外來競爭,或者是出走,脫離台灣小市場的侷限。

 

 

給生命更多回憶

 

論壇第二部分主題是給生命更多回憶,有趙鈞志醫師講到偏遠落後地方,從事醫療工作所得到的震撼,還有從事社會運動的張志華醫師,與從事公民運動的柳林瑋醫師,分享自己熱血捍衛自己世界和信仰的心路歷程。

 

我覺得大部份科的醫師,相對於其他行業,是還滿獨立的,也養成了獨善其身的性格,可是醫師也是公民,也應該有社會責任,我們應該更關心自己所處的世界。另外,格局擴大來看,醫生的成就感,也不應該只來自於我們的收入可以支撐我們的興趣,如果可以用醫療專業到偏遠地方去幫助更多資源缺乏的人,不但自己可以跳脫舒適圈得到成長,更可以嘉惠他人。這種把愛擴大的人生,其實更有意義。

 

 

走向不同的世界

 

論壇第三部分,主題是走向不同的世界,這個典型的代表應該就是棄醫從文的侯文詠了。醫生是個生活圈很小的團體,我們認識的人大部份都是醫生,聚會聊天的話題也圍繞在醫療打轉,大家都知道很多健保現實的問題,不過抱怨歸抱怨,大部份的人還是不得不留在這個體制內奮戰。

 

也許我們真得太專業了,除了醫生,好像也不能做其他的事。但這種想法,顯然是自我設限。這次的演講,我們聽到了走向不同世界的醫生的故事。對於他們的勇氣,老實說我是佩服的。

 

因為要放下一個穩定、人人稱羨的頭銜,投入另一個未知的領域,是需要很多預備工作的,包括風險的評估和承受。不管是走文學路的劉育志白映俞醫師,用金融工具賺錢甚至開班授課的綠角醫師,還有新思惟的核心創辦人蔡依橙醫師,從他們的分享,我學到了,原來醫師也可以像賈伯斯一樣,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走自己想要的人生。

 

 

走自己想要的人生 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