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爽兼顧 夫復何求

 

作者:新思惟論壇 講者 綠角

 

 

我在5/25參加了 新思惟國際 舉辦的「新思惟論壇: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

 

 

受邀演講

 

當初收到這個活動的演講邀約時,我一看日期,想說「糟糕,這天剛好也是我開課的日子,恐怕無法出席」。再看下去,發現我的演講時間是排在下午。因為開課時間是上午,剛好可以錯開。心中覺得運氣不錯。因為新思惟的活動,受到邀請當講者是榮幸,能在台下當聽眾是幸福啊。

 

所以我在當天中午自己的課程結束後,迅速整理、稍微吃點東西後就前往活動會場。

 

 

柳林瑋醫師

 

我開始聽的是柳林瑋醫師的演講。他講述自己投入社會運動的過程。

 

原先,他熱心的從事公益活動。但開始發現這不對。為什麼有那麼多公益要做,問題的根源在制度。制度有不好,有缺限,才造成社會上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決定從制度改革下手。

 

從波波到洪仲丘事件,從 Watchout (沃草)、國會無雙 到 市長給問嗎,他一一講述了各個運動的過程還有著力點。

 

對於擴大民眾對於各種關鍵議題的參與,可說是費盡心力。

 

為什麼要這麼累,搞這些活動和組織。根本原因就在代議政治的缺陷。人民只有在選舉那天當一天的主人,然後政治活動就讓這些領導人把持,人民當四年的奴隸。

 

自己的權益要自己爭取。

 

回想自己當年在柳醫師的年紀在做的事,我必需說,現在的年輕醫師真是太厲害了。而且他的演說是沒有任何投影片,就直接講。把輔助工具拋開,回歸到演講的本質。等於是沒有兵器,赤手空拳的打了一套好武功。果然是真功夫。

 

 

醫勞盟張志華理事長

 

接下來是由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先生演講。在張醫師的投影片放出連續工作 36 小時後過世的林彥廷醫師,和上刀前心肌梗塞的蔡伯羌醫師後,會場馬上被帶入一個悲傷的氛圍中。

 

一個根本的問題在於,為什麼醫師不能有勞動權。居然還有相關官員說出「醫師不適用勞基法,一週工作200小時都不違法」。其實,一週也沒有 200 小時耶。(編按:24 * 7 = 168,的確遠小於 200。)

 

還有當局官員,面對醫勞盟的訴求,以「醫師照顧的是人命,所以不能用勞基法」回應。這種說法,反應了社會上的一種病態心理。就是以病人權益為由,不斷的要求醫療人員做出犧牲與讓步。人命無價,你累一點有什麼關係呢?

 

 

醫護人員也是人

 

病人是人,難道醫療人員不是人嗎?

 

而且正因為事關人命,更要注重連續工作所可能帶來的過勞問題。飛機機師,為了確保飛行品質,美國 FAA 規定執勤前至少要休息 10 小時。為的就是旅客的安全。

 

讓事關人命的工作人員在充分的休息後,能專注的工作,才是正確方法。怎會反過來說,因為要照顧人,所以工作再多、工時再長,都要忍受。

 

張醫師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他自己還有一群熱心的醫界人士,為整體醫療人員爭取權力的過程。

 

 

神鵰俠侶劉育志/白映俞

 

接下來,由外科神鵰俠侶劉育志醫師與白映俞醫師兩人上台分享。會前我一直在想,兩個人是要怎樣同時演講。看完之後,我必須說,實在是講得太順、太漂亮了。兩人合作無間,精彩呈現。

 

他們夫妻兩人,先簡明的帶過兩人的經歷與自上次「年輕世代優勢何在」分享後的發展,然後分別以「學校沒有教」、「老師也不會」、「故意不教你」、「自己要知道」與「千萬要搞懂」這五個次主題,分別講述。

 

綱要明確,完全貼合這次活動主題「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而且講起來很有節奏。

 

其中很多討論都有令人深省之處。譬如,劉醫師說的,「生命是最貴的成本」。當時薪只有二三百塊錢的時候,你可能要想想看,這不是你每小時可以賺到的錢,是別人可以用每小時這樣的代價,購買你的生命。

 

你認為值得嗎?

 

 

平衡?全拿?取捨?

 

還有白醫師說的,「想要兼顧?其實你是想要全拿。」。

 

很多人一直在想,在工作、家庭、興趣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其實他心裡真正想的,是每個都要做到很大、很好。

 

很抱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對每個人都很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

 

所以,假如不懂「取捨」,那就不會有「平衡」。你只會讓各方面無止盡的需求,耗乾你人生所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常用收入衡量工作。劉醫師展示了一個真正正確的分析。假如一個工作,收入不錯,但會讓你失去人生的價值,讓你做得疲累不堪、空虛乏味,脾氣暴躁。那麼,這些收入真的值得嗎?你是犧牲人生的價值和快樂,來賺取金錢。

 

真正的黃金好工作,是要收入不錯,而且要能同時兼顧人生的價值。

 

他們的演講,有發人省思之處,也有讓人捧腹大笑的地方,非常精采。

 

 

綠角的部分

 

劉醫師與白醫師之後,就是我的部分。

 

我講述的重點在於,假如你想發展第二專長,要從興趣做起。它會帶給你樂趣、能量與滿足。不是為了要賺錢或出名,所以去迎合眾人或是當下的流行話題。這樣,你會做得很辛苦。

 

第二個重點,則是 Keep Walking。

 

看起來有點規模的成就,都是慢慢累積出來的。

 

我的討論,跟先前劉醫師與白醫師的論點,有相似的地方。譬如做興趣,做讓自己滿足、有成就的事,以及「累積」。

 

帶領我們走上第二專長之路的,或許是相同的能量與原則。

 

 

蔡依橙醫師

 

最後則是蔡醫師的分享。

 

蔡醫師分享了自己舉辦這些活動的理由與原則。

 

其中最精采的論點,莫過於 Investment 與 Expense 的分別。投資,後續會持續的帶來 Revenue (收益)。花費就單純只是花費,人會想儘量把它壓低。

 

而且用一個很貼切的生活比喻來解說。

 

在我們這節的問答中,病理科孫醫師問我的「民主能否當飯吃」的看法。我覺得自己當時答得不是很好。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 Capitalism and Freedom讀後感1—不可分的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 這篇文章。換句話說,促成經濟發展的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所謂的「三爽」

 

一場演講有三方的參與者。聽眾、講者與工作人員。

 

蔡醫師主辦活動一向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三爽」,讓三方都很高興

 

以一個講者的身份參加這個活動,的確是個很令人滿足的經驗。場地好,聽眾具有高度動機,對你講述的主題很容易引起共鳴。

 

一群同質性高的人,針對我們共有的問題進行討論,容易聚焦,容易藥對其症。對講者,對聽眾,都是個高效率的環境。

 

而且,在蔡醫師的活動中擔任講者,有一個很大的 Bonus,就是你同時可以以聽眾的身份參與,聽聽其他講者精采的講述。

 

說真的,三爽中可以拿到兩爽,已是夫復何求。不過我很好奇,同時也是講者和聽眾的會場工作同仁,三爽兼顧,那是怎樣的暢快了,這可以請蔡校長分享一下嗎?(編按:編著編著也會中槍 XD 綠角大說了算,等這波忙完,小弟馬上寫!)

 

另外,在演講的場合與會後的聚餐,可以實際面對面接觸到台灣醫界中這些各有擅場的人士,對於擴展自己的人生經驗與視野,大有幫助。不只是講者,聽眾也是臥虎藏龍。我就是在前一場蔡醫師的活動中,認識楊斯棓醫師。也是在那個活動中,第一次實際見到劉育志醫師

 

 

整體感受

 

這個活動分成,「堅持醫療的道路」、「給生命更多的回憶」以及「走向不同的世界」三個主題。很完整的涵蓋了醫療之路幾種發展的可能,架構設計上相當完善

 

蔡醫師動用了自己的人際網路,找來了在這各方面適合給大家一些意見的講者,然後以新思惟的策展能力,辦出一場活動。

 

這果然是一場討論內容與執行品質兼具的論壇。

 

 

優質策展 令人難忘 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講者心得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