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充電。改變!

 

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部 王立楷 醫師

 

Meed2014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的活動。目的之一是試水溫,雖然已有楊斯棓醫師等人大力推薦「新思惟國際」的活動,但是對於已習於低價或免費活動的人而言,還是得跨越自我投資的心理障礙。這次活動的主題是《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主軸是 16 位講者的人生故事、理念與專業分享,我也期待能觀摩學習各講者的簡報呈現方式。

 


醫療崩壞中

 

醫療崩壞已經是現在式。在漫長的醫學之路上,投注了多年心血之後,卻遭受健保制度與醫療糾紛的夾殺。在主流道路(臨床、研究/學位/教職、教學)旁徘徊徬徨良久,想做卻沒有勇氣去做,做了卻覺得做得不夠好,因而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期待講者的勇氣、視野與智慧能給我一些啟發。

 

活動前幾天看到「報名成員分析」。200 名醫師中,麻醉科醫師占了 19 人,這比例對於一個「小科」而言是不是異數呢?李紹榕醫師在演講中說,小兒科是台灣醫界的黑心商品(因為人力不足);但是要各科一起比「黑心」的話,第一名絕對是麻醉科。

 

其他麻醉科醫師報名的動機和「黑心」有沒有關係,則非我所能知。各科有不同的工作型態與難處,人力不足與醫療糾紛是台灣麻醉醫師的宿命,使得不少麻醉醫師一直有危機感。我自問:再持續 20 年麻醉工作,有多少可能性呢?
 

 

會議設計

 

會場的硬體安排、視覺元素、接待、人力,處處可見用心。《大會手冊》及《課前問答》的文案呈現就是視覺饗宴。真的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會場到處可見「問號白袍人」與「驚歎號白袍人」圖像,但是名牌的兩面都是「問號白袍人」。(還是說也有兩面都是「驚歎號白袍人」的名牌?)另外,有後傾傾向的椅子太舒服,正襟危坐時背部得不到支撐,所以或許比較適合讓人放鬆昏昏欲睡的課程吧?

 

依我個人的主觀意願與客觀條件,16 位講者扣除倪秋華法務長以外,離我最遠的第一名是參加「無國界醫師 (MSF)」的趙鈞志醫師,第二名是轉換跑道成功開業賴奕菁黃寒裕醫師。因為自覺人格特質不適合開業,活動前難免對於賴╱黃醫師的演講興趣缺缺。令我意外的是,賴╱黃醫師是說故事高手,加上真誠與坦率,讓心路歷程有血有肉、引人入勝,也有許多值得我借鏡處。

 

 

聽講心得

 

聖馬爾定醫院家醫科陳志誠醫師(據查全國共有 7 位「陳志誠醫師」)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他「沒有碩士學位、沒有教職、沒有 SCI 論文」,但是最後宣告他已考上碩士班───可能有一些聽者會受到打擊……。陳醫師能夠在上班之餘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有成,除了多才多藝,一定也深知利用時間的個中三昧。我相信陳醫師在醫院裡必然有過人的表現,可惜在演講中對此著墨不多,可能是個性真的太低調了。

 

李紹榕醫師以戰止戰,堅持捍衛執業尊嚴。在專業實力與平日準備(SONY ICD-TX50?)之外,他擁有堅強的法律後盾──他的牽手倪秋華法務長。倪法務長提及醫療糾紛與訴訟中的諸多鋩鋩角角,讓不少聽者猛對投影片拍照。最近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鄭逸哲預言《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會加速醫療崩壞,倪法務長亦表贊同,這方面值得我輩注意。

 

柯紹華醫師所講的國際醫療體系現況讓人心驚。不過我完全贊同他說的:台灣要在「策略經濟發展區(自由經濟示範區)」發展國際醫療,已經太晚,沒有機會了。如果真的如他所言「醫療前景不是醫療的問題,而是國家資本的問題」,台灣醫療界又該如何自處呢?

 

趙鈞志醫師說:「無國界醫師」的人員折損率是每年 0.2%。在我的心目中,這遠比開業、醫療糾紛、減薪……更可怕,願意冒這種風險的人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人生的抉擇、事物的價值,有時還是無法以數字衡量的;「天命」降臨的感覺,經驗過的人當可理解。我相信趙醫師的國外行醫過程中,一定還有許多足以成為演講亮點的難忘記憶,但在他的輕描淡寫之下盡付笑談中;或許他是刻意避免讓聽者聯想到個人英雄主義。

 

報名時列在課程中的 □□□,結果真的如我所猜測,是柳林瑋醫師的演講。他身為 TED x Taipei 講者及這次活動中最年輕的講者,兼具理性、感性與行動力,合溫柔與堅毅於一身。看到他出力過的公民運動,重燃了我對台灣未來的些許希望。他這次演講沒有投影片,一氣呵成,讓人不得不讚歎「後生可畏」。期待台灣能有更多公民早日覺醒、攬起責任,努力做國家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醫療從業人員不要當奴隸」是醫勞盟(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長張志華醫師的演講重點之一。有著悲天憫人的胸懷才會發願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但得對抗慣於粉飾太平的衛生主管機關,也得罪了財團。忝為醫勞盟會員的我,因為身處遍遠地區,難以對醫勞盟的運作有實質幫助,只能找機會對醫學生講述醫勞盟的宗旨,希望他們爭取自己該有的勞動正義。

 

 

離開傳統意義上的醫療界

 

劉育志白映俞醫師默契十足,隨手拈來皆是妙喻。講到台灣醫師的未來時,幾張數據圖表令人拍案叫絕。他們應該巡迴全國各高中,向志在醫學系的學生演講才對…。 (編按:這樣的話,學長,您以後會沒有 intern 跟 R 喔 XD)

 

綠角對於有志發展第二專長的人,建議了具體可行的漸進作法。很多人不是怕離開舒適圈,更怕的是破釜沈舟或蠟燭兩頭燒之後卻兩頭落空還被冷嘲熱諷,因而進退失據不敢踏出第一步。感謝綠角的鼓勵:「走下去,路就會顯現。

 

蔡校長的雄辯術令人印象深刻。經過他釐清「投資」與「開支」之間的不同,有如醍醐灌頂。雖然我對於那張比較台美聽演講所需費用的並排堆疊直條圖不是很認同,但是我了解蔡校長要傳達的理念──

 

「上付費課程,只要課程夠水準、讓聽者得到夠多的成長或願意達成足夠的改變,其後得到的收穫將可能大於課程費用,這才是有意義的投資。」

 

Q&A 時間中,郭台銘的「民主不能當飯吃」論調引起一些討論。綠角的意見基本上與《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一書的看法相同,於我心有戚戚焉。同理,讓人不得不憂心台灣這幾年日漸嚴重的「假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會有何種後果。

 

 

散場之後

 

總結而言,這一整天的活動可謂毫無冷場,講者不但有料,更散發迷人風采,引言者亦非泛泛之輩,聽者自然從頭到尾捨不得打瞌睡

 

不愧是蔡校長所說的「以學習者為中心」。

 

曲終人散之後,如何「用勇氣、用思考、用行動」將投資轉化為自己未來的可能性、讓興趣或第二專長進階為足以滿足他人需求的 professionalism?剩下,就是聽者的事了。

 

自己人生自己闖,自己前途自己救!

 

 

一整天的活動,毫無冷場。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