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個故事 十六種人生

 

作者:衛生福利部 雙和醫院 PGY 謝孟軒 醫師

 

Meed2014

 

每次看到新思惟的課程,總是在思考那個月在哪一科,會有幾個值班日,之後就瞬間額滿。突然間在周五的深夜,接到正在某連鎖醫院值班同學快要累垮的來電,問說有沒有興趣來上這堂課。趁著這次機會,我來了。

 

我在醫院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從「路障」變身成「狗」,從狗變成在外面跑的水手狗,然後再變成高級狗。在一次又一次的身分轉換過程中,看著主治醫師,昨夜值班早上臨時要幫主任放心臟節律器,因此本來的空檔沒了;某科唯一主治醫師一個月已經值 20 班,沒值班的時候照樣被急診 call;又或是在應該要安睡的深夜,剛下夜診過來病房查房。

 

雖然自己頂多在病房和刀房之間奔跑,但是當短袍變成長袍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也會成為那樣的醫師,總會覺得「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

 

Meed2014

 

一直以來覺得很悲哀的事情就是,往上看就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生活。總是在白色巨塔裡面生活,完全不知道外面颳風下雨還是出太陽。醫學教育不會告訴我們 center 以外的世界是什麼,除了醫師科學家、優秀傑出發光發熱的學長姐以外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然後我開始覺得很無趣。之後選了專科,乖乖的待在醫院裡面,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風雨無阻(平日颱風天無論放假與否還得自動出現),甚至某些次專科還得隨叫隨到……不用說之後,我現在就已經覺得生活逐漸乾枯、了無新意。不是看不到未來,而是按照這樣走下去的未來太清晰。「而這樣的未來,是我想要的嗎?」

 

直到這堂課開始。

 

當然,新思惟高水準的軟硬體設備,以及各項安排自然是在水準之上。

 

十六種人生在我們面前展開,他們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用他們的生命去熱愛他們選擇的工作。然後,他們的故事正在記錄下去。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醫師在社會上的 metastasis,不管是跨出醫學中心跨出台灣島、又或是跨出醫學領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這十六位講者,他們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了解自己想要的,然後選擇想要去做的,然後開始發光發熱。

 

不管是找到一家合意的醫院待下來也好、不管是獲得新的專長也好(順帶一提我覺得法律相關的非常實用,不知道可以開這方面的課程嗎?)、不管是想要開業也好、不管是寫作也好、不管是致力改善醫療環境也好、不管是參加公民運動也好,這些都讓我體認到「路,是人走出來的」。

 

十六種人生,十六個故事。讓我了解到,就算披上了白袍,未來仍然還具有可塑性。

 

 

Keep Walking. 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