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麻醉科 莊文銘 醫師
願意花這麼多錢「投資」自己的人,想必對於未來都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吧?我想應該沒有人想要「平凡」的過一生。
難得有這機會同時聽見 16 個人在不同領域耕耘的經驗分享。從不同面向、不同角度來告訴我們身為醫師,你還可以這樣做。
賴奕菁醫師不改犀利的分析,總是能透徹很多平時我們沒有注意的事。他說所謂醫院的「主任」,薪水是別人給的,地位是別人給的。「滿分歸零」果然是走過的人才有的體悟。很欣賞他在言論上的誠實,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樣有深度。
傳統上,我們看見很多生活富裕的前輩都是開業賺錢。但是「黃寒裕」醫師開場就告訴我們,診所並不是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在現有的制度下,關門倒店的診所也不在少數。要怎麼樣的技能才能長久呢?黃醫師說要充實自己的能力,確認不可取代性,最重要的是要廣結善緣。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這讓我更能夠有動力的活在當下。
聖馬爾定家庭醫學科陳志誠醫師上台告訴我們,生活和職業是可以兼顧的。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就換了三家醫院,他告訴我們他的經歷和生活美學,使我不恐懼換醫院。生活是自己的,家庭是自己的,我們不應該輕易的妥協。
李紹榕醫師是萬芳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早就已經是「木容世家」的讀者,就好像是看到偶像。行醫記錄器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我認為在這環境中「先保護自己,再照顧病人」是大原則。連自己都無法保護自己,怎麼去照顧更多的病人?
在講者中,我第一次認識了柯紹華醫師這個人,果然台大醫學系奇才很多,柯醫師從台大 EMBA 開始了醫院管理方面的研究。到世界各國去看不同的醫院,果然特別有國際觀。從自己的經驗去分析不同國家的優勢與劣勢,是我躲在南部醫院怎麼樣也看不到的世界。
趙鈞志醫師是 MSF 的外科醫師,從他親切的言談中,升起了對偏遠地區無國界醫師的憧憬。也知道了心靈上的滿足是可以勝過一切的。工作成就感不在於薪水的多寡,這是最好的例子。
張志華醫師一開始的投影片便說了林彥廷學長。看著學長的照片,想到很多事,課堂上又不禁難過。所謂勞方與資方的溝通,應建立在有勞方代表這件事。我想,這樣的組織可以讓我們了解到醫師是可以團結的,也許做的還不夠好,但是只要有一群人肯站出來,就可以為我們自己發聲,否則只是一直被社會氛圍壓著打。
劉育志醫師告訴大家除了朗朗上口的教學、臨床、研究外,還有更多的事是現在制度加諸在醫師身上的。一位外科醫師到專職作家,他為第二專長到底能不能當飯吃提供了很實務的看法。他舒爽的登出了醫師執業生涯,讓人羨慕。
現在的醫師難賺已經是事實,對於「綠角」真是久仰大名。資產配置是每個醫師都應該學習的,而且要避免過度自信。醫師在投資這塊並不會比較吃香,還是要謙虛的理財才能夠提早退休。在指數化投資他可以算是先驅,自己買了原文書和教科書來研究,真的是要時間的累積才能慢慢收獲。這給了我很大的省思。
投資自己的人生 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