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中清泉醫院 麻醉科 張政緯醫師
之前是從網路上的部落格,開始認識蔡依橙醫師。那時候的蔡醫師有著許多特別的想法和令人深思的文章,雖然有著健保和當時醫療環境的不滿,但看著他滿滿的學術成就,覺得應該會是在醫院取得學位、論文、升等的路徑,一路往白色高塔頂端爬。
但從《那些年我們如何走出挫折》開始,看到演講內容有別於一般的醫學研討會;之後《年輕世代優勢何在》,從題目就命中了我們這群徬徨的年輕世代,可是失之交臂,一直到這次才有機會參與會議,也是我非常有興趣的題目《醫學教育沒教的事》。
從開場的引言,投影片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設計非常有質感,開始隨著講者引導的主題思考,全神貫注在整個演講上(演講精彩,只記得把投影片用手機拍下,壓根忘了要參加攝影大賽)。
從賴醫師和黃醫師的主題,之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開業的心得,但是從一個醫學中心(大廟)重新歸零到診所,整個心路歷程和心得非常的珍貴,尤其是下面兩張心境的轉變,對我們還在醫院的人真是當頭棒喝。
陳志誠醫師的經歷,或許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徬徨;我們很希望從外界得到一些肯定,不再只是一個爛草莓的標籤,但工作家庭和興趣的平衡,一直是我們想要做到的境界,從中我看到堅持自我的實現。
李紹榕主任的霸氣,讓我想到外科醫師在開刀房內鎮住一切 呼風喚雨 的膽識,配合一個懂法律的老婆和自我防護的準備,的確讓人在重症工作的路上比較踏實,而不是只能在 facebook 上自嘲今天又賺到幾個三千萬。
看到這,身為鄉民的我差點笑到噴出來:D
柯紹華醫師的經歷讓人嘆為觀止,當一個外科醫師從醫療的角度跳開,從一個經營者的角度從商業的模式來去看一間醫院,似乎就如他所說的「優勢不等於價值,價值不等於價格」;我們要試著去了解老闆要你的甚麼,市場需要的是甚麼。
無國界醫師趙鈞志的演講,在那些行醫場景,真的頗有醫龍的感覺 XD;曾經有海外醫療團的機會,但我錯過了。本來以為他會躊躇滿志的跟我們訴說,讓我們驚訝連連、令人回味的經歷,但他卻血淋淋地用數字告訴我們,他所帶來的收益少得可憐,但卻是不令人後悔的一段回憶(這讓我想起在非洲變魔術行醫的學長)。
隱藏版人物果然名不虛傳,當年波波之亂,身為鄉民的我,看著網路上筆戰打得吵翻天,本來以為可以通過的法案,最後卻是硬被擋下來,心中也是無限的 X。但沒想到公民的腳步一直不停歇,一直到最近的太陽花,甚至到以商業模式來進行的公民運動,真是讓我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有改變的機會;跟張志華主任推行的醫勞盟,理念目標雖然差不多,但是方法卻截然不同,真的讓人覺得雖然世代真的不一樣,但一樣有一群人在為「自己」發聲。
最後劉育志和白映俞的作家 couple,給了我和聽侯文詠演講不一樣的內容:生命配置,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去累積你生命的價值,關注在可以讓你幸福快樂的事物上,而不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消磨殆盡。
看到綠角,本來以為會講「資產配置」之類的課題,結果是第二專長之路 : D。之前看他的書,讓我覺得可信度很高的原因是,他不會用空泛華麗的詞藻來推砌致富之夢,而像我們平常在寫論文一樣,引經據典的把出處寫出來,讓人格外的熟悉。而他本人的演講,非常踏實平穩的訴說著,就像我在最後詢問的問題:當你喜歡做一件事,才有機會把它做好,那隨之而來的名氣和財富,都是附加的。
最後,蔡校長的演講,不虧是壓軸的總結,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歸納了整個活動的重點:你花了那麼多的精神和支出,比起 9250 算便宜了,到底從中獲得了甚麼,對你來說你這是一項支出或投資,或是對醫院來說,你是一項支出或是投資。而那三項功課,也讓我們開始回想起整天課程,帶給我們的激勵和啟發。
對已經離開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我來說,整天課程讓我得到一些可以努力的方向,試著去想像一下不同的人生風景,從中獲得不少正面的能量。
最後整個會議的心得就是下面那張圖:
(大誤)
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的人生!
投資自己的人生 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