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問答] 金融理財:從財經讀書筆記到投資論述體系

 

作者:綠角

 

綠角財經筆記

 

Q:在上過綠角辦的課程後,強烈推薦大家去上綠角的資產配置的課程!不管今天是做什麼職業,理財還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

 

A:感謝您的支持。投資的確很重要,它可以讓一般人,除了工作收入以外,多一個資產增值的管道。可惜的是,這樣一個重要的生活知識,在學校教育被忽略了。造成大多人需要靠著自修學習來補足這個缺失。

 

理財知識很重要的另一個緣由,在於這行的專業人員與客戶常有嚴重的利益衝突。

 

當不懂基本投資原理的人去求助理財專家時,一定要特別小心這個問題。很多財富管理與理財相關的業界人員,他們首要目的是從客戶身上賺錢,不是幫客戶賺錢。

 

譬如像鼓勵客戶買進當前熱門產業基金,害客戶慘賠。或是鼓勵客戶一直在不同基金間轉換,每轉一次,就被手續費削掉一層皮,本愈來愈薄。這在業界都是很常見的狀況。
投資人除了需要理財知識做為自己投資的指引之外,這些知識,也可避免自己成為被剝削而不自知的弱勢族群。

 

 

Q:以一個醫院主治醫師的薪水,資產配置怎麼建議?

 

A:以大多人的狀況來說,薪水可以區分為三塊:生活花費、房貸支出、投資。
投資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累積退休資產。以累積退休為目的的投資計畫可以用資產配置的方式來執行。規劃起點是 110 減去年齡做為高風險資產的比重。譬如 40 歲,就可以由高風險資產 70%,低風險資產 30% 的資產配置開始試算。

 

之後還需要計算這個投資組合能否達成退休金額目標,以及是否在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之內,需要做出調整。這個內容深入討論的話,是可以寫成一本書的題材。有興趣再深入瞭解的朋友,歡迎參加我開立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Q:如果沒有太多時間研究投資方面的知識,如何作好理財規劃?

 

A:投資不必時時關注。建立好基本觀念後,日後投資的執行與照顧,不用花太多時間。譬如可以做到每季投入,每年總檢查,這不會占去多少時間。但一定要投入時間建立基本的概念。我認為最有效率的投資方式是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可由這兩個主題著手瞭解。

 

相關書籍,可以參考 William Bernstein 寫的《投資金律》、《智慧型資產配置》,或是 John C. Bogle 寫的《買對基金賺大錢》等書。

 

 

Q:如何在現有醫療環境與工作之下,達成財富自由?我知道要有醫德,我也不以金錢為最大目標,但我需要讓自己的家人獲得保障,我不想讓自己在做任何醫療過程中,想的都是「錢」。

 

A:財富自由是很多工作者的共同目標。藉由逐步累積資產,大多人應都很有機會可以順利達成。只是時間早晚可能有差別。

 

除了工作之外,累積資產的一條途徑就是投資。但投資有風險,不一定會賺錢。不像工作,一定有收入(假如沒遇到高額醫療求償的話)。

 

所以要吸收充足的知識,準備健全的心態,再進入金融市場做投資。會有機會更早可以達成目標。

 

但我不太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藉由投資 40 歲或甚至 35 歲退休。這不太可能。因為假如大家都四十歲退休,那社會的生產力要從那來呢?全部靠二三十歲的人工作就可以了嗎?這不太可能。

 

所以,比較健康的心態是將投資做為事業的輔助,而不是要用投資全部取代工作收入。

 

 

Q:想問綠角,關於退休這檔事,除了您的部落格講的理財資訊外,還有什麼您覺得該注意的事情,是完全要靠當醫師呢?還是要有第二專長?還是有其他建議?

 

A:完全靠醫師的收入,也可以達成退休目標。不一定需要第二專長。

 

身為醫師,在處理投資的事情時,一定要避免「過度自信」的問題。醫師是求學時的佼佼者,受的是精英教育。訓練過程中工作的強度與難度,少有其它行業可匹敵。但千萬不可因此衍生出,自己做什麼都很行,投資也一定可以打敗其他人的心態。這是很危險的假設。

 

謙虛的使用指數化投資加上資產配置,會有較大的機會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

 

 

Q:如果以投資的觀點來衡量台灣的醫療工作,不知您有什麼想法?

 

A:醫生不會把一個患者治療得特別好,就得到二三千萬的酬勞。但有可能遇到一個棘手的案例,被求償二三千萬。這是一個報酬分布嚴重不均等的狀況。負面事件雖然少見,但一遇到就可能把多年心血一掃而空。

 

這需要處理。除了行醫過程多小心之外,也可以用醫療責任險來處理。

 

 

Q:從個體經濟學/增強誘因的角度而言,我們能改變病人/醫師在健保制度下的那些就醫行為?

 

A:健保制度決定了醫療的支付與收費的規則。金錢是最大的誘因。所以我們能再做的恐怕頗為有限。

 

健保的付費方式讓就醫民眾感覺不到錢是真的從自己口袋中掏中,會有不看白不看,一個病多看幾個醫師的浪費心理。

 

健保的給付方式,讓醫師必需「衝量」,才會有令人滿意的收入。

 

假如真能做些什麼的話,就從自己做起吧。自己不濫就醫,而且看診時注重品質而且患者數量。

 

 

Q:想請問綠角醫師:在投資初期和現在對於本業(醫療)和投資花費時間的分配,如何在不離開本業下,去開創另一個領域的事業(也許與醫療不相關)?謝謝!

 

A:我在剛開始研究投資時,其實沒有計畫將它當成另一個專長,或是將它發展成另一個事業。當時就是覺得很有趣,所以不斷投入時間研究,才慢慢累積出一點成果與看法。

 

我認為「另一個領域」的開創,最重要的是,這件事你必需要很有興趣。是因為自己覺得有趣而投入,而不是為了要賺錢、要另闢疆土,不得不做。

 

因興趣而投入,有比較大的機會能持續做下去。被迫去做的,較可能半途而廢。

 

所以我覺得重點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研究跟發展的事。因有趣,你自然會投入時間。有了資源與時間的灌溉,這件事就會慢慢做起來了。

 

 

Q:時代環境變遷迅速,擁有第二專長對醫師這個過去的金飯碗而言亦然。請問講者如何在自身可能為數眾多興趣當中發現自己特定的興趣有培養成第二專長的潛力?琢磨第二專長的過程又是如何?

 

A:當初是為了處理該如何投資的問題,才著手研究。一看相關書籍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可以深入探索的領域。

 

就投資的學習過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閱讀。所以發展財經專長,基本上就是一個不斷累積閱讀量的過程。

 

選擇閱讀材料也很重要。求學過程中培養的英文閱讀能力,和醫師訓練過程中的期刊文章閱讀能力,這時都發揮了重要的功能。讓我得以直接去讀英文理財作品,甚至看財經期刊的論文,建立起相關知識。

 

 

Q:台灣房價高居不下,以最近 10 年的漲幅,似乎還超過 ETF 的投資報酬,以政府打房以及生育率降低來看,房價實在沒理由這麼高,想請問綠角先生有何看法?

 

A:房價就像股市、債市或所有金融市場一樣,有可能出現不合理的高價,也可能出現不合理的低價。而且,就算它是不合理的高價,也無法確定在短期內就一定會回檔。甚至再攀高也有可能。

 

 

Q:如果可以,我想問綠角,目前世代剝削嚴重,M 字 L 字型畸形發展,未來不可預測,或許電影《極樂世界》是個端倪,下一代生長條件更險坷,結婚生子還是一個重要課題嗎?

 

A:生子一定還是很重要的啦。因為假如大家都不生子,人類會滅亡。

 

不過的確,一代代的人類似乎面臨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在目前尚沒有長生不老的藥方出現前,我是較樂觀的認為,目前我們看到的各行各業的領導人物,幾十年過後,一定會由下一代的人接手。日後也很可能會繼續出現我們目前根本無法預知的領域,由新一代的人領軍。譬如 20 年前,沒有人知道智慧型手機會形成那麼龐大的相關產業,養活了許多人,也成為很多上市公司的營收主力。

 

 

Q:想請問綠角,像您一樣,出書或開付費課程,當然是金融理財專家的一種經營方式。可是如果就一般人而言,您建議的投資理財管道,它的實際收益,能夠讓我們離開醫療這個行業後,養活自己跟家人嗎?問的比較尖銳,不好意思 XD

 

A:這個問題很實際。答案是不能。投資不能讓人不工作。

 

假如大家都靠投資,就都可以取得高於工作的收入。那誰還要工作呢?

 

工作收入與投資收入,冥冥之中會有個平衡。用腦力勞力賺錢,跟用錢賺錢的難度,事實上應相近。這樣才能達成社會的平衡,讓人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提供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產品與服務。

 

持有股票,持有債券的人,為什麼會有收益。那就是有人還在工作,創造價值,這些金融證券才有獲利的可能。

 

有太多人為了鼓吹投資,把投資說得太美好,太誇張。好像只要懂得投資,就可以不工作。我必需說,這恐怕是一種妄想。

 

投資,只是讓我們工作累積下來的資產,有一點增值的潛能。用投資來達成務實的人生目標,是合理也是可行的做法。用投資來達成35歲退休的夢想,那恐怕是言過其實。

 

 

Q:在嘗試跳脫原本的思考模式,或是工作乃至於生活習慣時,到一個不熟悉的領域中奮鬥,請問是什麼樣的力量驅動並維持著您的熱誠?過程中碰到的最大難題為何?您是怎麼克服的?

 

A:當初是興趣推著我一直去讀相關資料。但後來這些知識不但讓我知道如何投資,還讓我發現,台灣的投資環境實在很糟。

 

很多金融業者是把客戶當凱子。不斷想從客戶身上賺錢,卻還口口聲聲說是幫忙客戶(國外也常是這樣)。台灣的投資環境也遠遠落後美國。

 

當我發現,推廣這些知識,可以讓更多台灣投資朋友覺醒。體會到業者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瞭解到台灣的投資環境是那裡有問題。我對財經議題的研究就更有動力了。

 

說到阻力,成為一個意見領袖之後,等同於是成為一個箭靶。假如有人要批評指數化投資或是資產配置這種投資方式,在台灣,大概第一個就會批評我。有時我會想,怎麼就是有人無法瞭解呢?

 

但其實應該想,不可能每個人的意見都一樣。我這樣寫部落格、出書、開課,推廣我認同的投資方式與理念,有緣的朋友就會成為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假如合不來的。那就這樣吧。

 

柏格先生說得好,「假如怕熱,就不要進廚房。」

 

 

Q: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是怎麼篩選訊息,從中學習精進自己?

 

A:剛開始時,的確會走錯一些路。看到一些讀完才覺得不太營養的書或文章。但總有看到好書的時候。這時候就要把握機會。好書的作者(特別是英文書),常會在書中提到其它的書籍,或是引用資料來源。這就是延伸閱讀的開始。這樣就可以很精準的,將時間花在最值得看的資料上面。

 

 

Q:若個人興趣無法和工作接合的話,要如何增加工作或事業上的價值,還是只能停留在個人興趣的層次?

 

A:要增加價值的話,那就必需有獨特性。物以稀為貴,假如這個產品,或這個服務,能提供的人愈少,那麼社會就會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所以,就看這個興趣能否用來增加本業的獨特性了。

 

 

本篇發表於 課前問答 並標籤為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