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醫附醫 麻醉科 徐雍和 醫師
認識一位博學多聞的好友,可以讓自己學習謙虛;閱讀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則能讓自己視野開闊;參加一場新思惟國際的演講,則能讓你一次滿足以上多個願望。
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部 王立楷 醫師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的活動。目的之一是試水溫,雖然已有楊斯棓醫師等人大力推薦「新思惟國際」的活動,但是對於已習於低價或免費活動的人而言,還是得跨越自我投資的心理障礙。這次活動的主題是《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主軸是 16 位講者的人生故事、理念與專業分享,我也期待能觀摩學習各講者的簡報呈現方式。
作者:林口長庚 復健科 吳易澄 醫師
新思惟團隊再次證明,先行者的視野總是在看不到車尾燈的轉彎處,從《年輕世代優勢何在》、《簡報技巧高峰會》、《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到這次《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用一次次大型研討會碰撞火光,一場場小型工作坊燃燒熱情,就像新舊世代的傳承,如啟蒙運動用法國大革命的鮮血灑下精神,新思惟團隊讓大家迸出醫學教育所沒有的火花。
作者:衛生福利部 雙和醫院 PGY 謝孟軒 醫師
每次看到新思惟的課程,總是在思考那個月在哪一科,會有幾個值班日,之後就瞬間額滿。突然間在周五的深夜,接到正在某連鎖醫院值班同學快要累垮的來電,問說有沒有興趣來上這堂課。趁著這次機會,我來了。
作者:台中榮總 嘉義分院 胸腔科 吳東翰 醫師
去年二月參加蔡校長主辦的《年輕世代優勢何在》研討會之後,當時的自己是接受完胸腔次專科訓練後,準備下鄉服務的公費醫師,猶記得當初參加完研討會的滿滿感動:「其實只有一個決心,瞬間而已!」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胃腸肝膽科 陳仁傑 醫師
一直以來,從臉書上得到的各種來自新思惟國際的消息,對於遠在高雄豔陽下工作的我來說,只覺得有點距離,甚至覺得遙遠,要花一大筆錢進天龍上課,這個投資報酬率一定要值得才可以啊!
作者:永和耕莘醫院 盧芳廷 醫師
從醫學院畢業到現在考完次專科,我都只是遵循傳統模式的乖乖牌,總是以為跟著做就對了。然而,醫療環境丕變,醫療主流的好康早就被前輩大老們瓜分佔據;加上健保總額擠壓,醫療糾紛陰影籠罩,四大科的人力不足,主治醫師當住院醫師操…
這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在這一兩年內加速崩壞,甚至帶點殘酷。這樣的樣板人生,還值得我們死守嗎?或是勉強在健保點值與申覆之間苟延殘喘?讓人越來越不快樂的工作,卻為無法辦法擺脫?眼前的困境,是不是可以繞過?而不是頭破血流走一遭?
作者:台北榮總 骨科 嚴可倫 醫師
去年的《簡報技巧高峰會》,失眠了。這次的課程,不到七點二十就進會場,新思惟伙伴還以為我是會場管理員 XD 只好傻笑謊稱我是看錯報到時間。其實是好的課程,擔心坐太遠,怕相機拍到沒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