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人生 自己掌握

 

作者:臺大醫院 腎臟科 許育偉 醫師

 

許育偉醫師拍劉育志醫師 slide

 

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一天的活動,萬元的價格,竟吸引了近 300 位醫療相關人員參與,這中間案情並不單純?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想來一窺箇中奧秘?醫療正在崩壞。而我們眼看著自己正在隨時傾倒的塔中,卻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並不是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去年就曾參加《年輕世代優勢何在》的研討會,當下就相當震撼。三位在醫療領域的前輩,嘗試走出了另一條道路。而一年多之後,不但看到了蔡P綠角小志志,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也聽到了另外十位講者,講著自己的故事,提供給正在摸索人生的後進許多參考的方向。

 

常常會想說,既然醫療正在崩壞,那是不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其他副業?不過正如綠角所言,別人為什麼要看你的文章、買你的產品?是因為你有興趣而支持你嗎?並不是每個人的興趣,都能夠當飯吃。這是因為你做的事情,也解決了他們的問題,解決其他人的需求,而你提供的東西又比別人具有專業性。(正如我花錢投資自己參加這個研討會一樣。)

 

而就像蔡 P 所講的,自己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量,為什麼老闆要花錢請你?要讓自己成為老闆眼中的投資,而非主管眼中的支出。否則永遠都找的到比自己更年輕、更便宜、更聽話的人而隨時被取代。

 

呼應一開場 賴奕菁黃寒裕 醫師所講的:「位置、薪水,只要是別人給的,你就是個打工仔。你可以一夕之間,失去一切,而整個組織只會旁觀。」那張一人獨自坐在高處看著下方,卻隨時可能被人從後推下去的美女圖,看了很有感觸。(重點不在美女。)如何從滿分歸零、如何砍掉重練,如何換了位置也要換了腦袋,是自己要一直學習的課題

 

陳志誠醫師的演講,也讓我很有感觸。一開始對陳醫師很陌生,尤其是一開始的介紹:「沒有碩士學位、沒有教職、沒有 SCI 論文、沒有背景與關係。」看似平淡無奇的經歷,卻讓蔡 P 推薦來跟大家分享,必然有值得分享的地方。(不然這種介紹,叫我上去講也一樣可以套用呀 XD)。

 

從適應不良的草莓,到核心部門的主管。我覺得陳醫師的經歷,相當鼓舞人心。不像其他人看起來好像是(天生的)佼佼者,陳志誠醫師一開始就在住院醫師跌跌撞撞,換了三間醫院才完成 training,卻也能走出自己的路。尤其我很喜歡他的一句話:「如果有絕不能放手的事物,是不是有些就可以放手?

 

木容公子(李紹榕醫師)和倪秋華律師的夫妻檔,向大家介紹如何在這充滿醫療糾紛的世代存活。The danger is real, but fear is a choice. 經過今天的演講,我想 SONY TX50 應該可以大賣吧…^_^。先顧自己,再顧病人。你救不了所有的病人,但是你可以先救你自己。就算下一站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也不能絕望。而聽了許多的律師演講,倪秋華律師講的教戰守策,是我聽過最能貼近醫師所想的版本。

 

雖然聽到 JCI,不免一陣倒彈,又知道敏盛醫院是早期加入 JCI 評鑑的醫院,不免會對柯紹華醫師產生好奇。(這個人該不會就是讓大家陷入 JCI 評鑑的兇手?)聽完柯醫師的分享(雖然還是不能認同 JCI 在台灣醫院的亂象),分享了醫管西進、醫療南進,分析了各地行醫的優缺點,也不斷提醒了在中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知識不一定會讓你成功,但是可以避免重複失敗。Don’t be too smart. But you have to let him know that you are smart.

 

無國界醫師趙鈞志的演講,可以讓很多人自省!為什麼人家想做的事情,只要找到了自己想做的理由,就盡量去做,並且一一去反駁那些不想做的理由。而反觀自己,儘管遇到想做的事情,卻因為許多不是那麼重大的理由遲滯不前。有理想固然很好,但是還是要有行動力和執行力。

 

柳林是其中的隱藏版人物。當初看到 □□□,腦袋中就浮出兩個人選,一個是楊斯棓,另一個就是柳林。柳林在今天的演講,沒有華麗精彩的投影片,大家完全把目光聚焦在他分享的事情,而短短 20 分鐘,展現出自己的大格局。

 

公義 和 公益,他選了比較難走的道路,沿路也遭受極大的壓力。好吧,我知道有些人對柳林評價相當兩極,不過我很難想像,當人家 Clerk 時在推波波運動時,我 Clerk 在幹嘛?當人家站出來捍衛權益,而我還只是躲在沉默的大眾中。當醫師其實救的人有限,可是改變一個制度,卻能影響到更多的人。

 

張志華醫師,利用臉書推動醫療改革,成立醫勞盟,為所有擔任勞工的醫師發聲。醫勞盟的訊息,在 FB 上面也常常出現,為了捍衛大家的權益,並促進病人的安全,醫勞盟一直不計酬勞的為大家付出。

 

許育偉醫師與朋友合照

 

一整天的大會毫無冷場,一如以往「新思惟」的品質,蔡 P 辦的活動,都有品質保證。聽了許多前輩的分享,也該不斷的去找尋自己的答案。劉育志 / 白映俞 的演講做結,學校沒有教怎樣去評估風險、成本、收入。老師也不會教說如何取得平衡。但是自己要知道自己不只是個看病的人,除了資產配置外,更要搞懂如何做好生命配置。只有一次的人生,該怎麼樣去活出自己的精采故事?

 

 

活出自己的精采故事,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