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所要傳達的訊息 是可以應用在任何學科任何領域的

 

作者:ASML 洪柏元 工程師

 

Meed2014

 

其實會來參加這一整天的活動,都是因為另一半的哥哥介紹的。當初並沒有特別的目的與興致,一方面由於本人非醫學相關背景,另一方面覺得課程的費用實在有點昂貴。只知道這個活動會邀一些很棒的演講者,講演他們的經歷與分享他們想法,所以,就抱著 聽聽成就者人生經歷的心情 觀摩簡報技巧的目的 參加。

 

但經過一整天的洗禮與吸收後,發現,當中某些演講者所要傳達的訊息,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應用在任何學科、任何領域的。

 

我是工程的背景,現在任職於一間荷蘭半導體設備商,主要的職務為執行一些製程相關的計畫,時常要與各個部門溝通協調並達成協定。最後蔡校長提到「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這讓我聯想到,其實我的工作就像是在推銷我的計畫,並將讓製造部付諸實行,而計畫就是一個商品,要如何讓計畫、讓製造部的長官及同仁們「同意」及「認同」,而長官及同仁們就是消費者。

 

所以,與其自己畫地自限想破頭殼思考,不如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並設計整個計畫,這會是最有效及最有意義的對策。

 

蔡校長在最後曾提及「成為投資,而非開支」,這也是另一點讓我震驚的觀點。

 

在參加這個課程以前,認為花大筆鈔票去外面上一些不一定有用的課程,實在是非常浪費,但經過蔡校長的點醒,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在幾個小時就可將演講者半生或畢生的經歷吸收,或是你已經知道未來哪些道路不可重蹈覆轍,相較於你花的那些學費,其實是物超所值。如果能將這些經驗應用在你的職場或是未來發展,相信你的收穫絕對是當初你所無法想像的。

 

至於蔡校長最後提到「人文 = 高水平的自信」,這點我是持百分之百同意。

 

因為工作的需要,曾經在歐洲常住一年,近幾年也時常飛往美國出差,對於歐洲各國與美國的差異性,本人認為最大的一點就是「文化」,即使美國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在大部分歐洲人的眼中,美國還是無法與歐洲諸國相提並論。

 

原因不是出自於 科技的強弱 國家的富強,而是「文化」。

 

美國的文化無論在質與量,都是無法與歐洲平起平坐的,我認為建築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歐洲各國皆有屬於自己文化的建築,並且可以輕易的判斷出這是屬於哪個國家的建築,而在美國就是無法找出一個代表美國文化的特色建築。

 

最後還是要謝謝主辦單位安排這一整天美好的饗宴,讓我不會有繳交昂貴學費的罪惡感,讓我度過這幾年下來收穫最豐盛的周末,也改變我近三十年來的錯誤觀念,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能有機會再次參與這無與倫比的盛會,讓自己成為這廣大市場的投資,而非開支。同時也能對自己的後半人生有所期待,不被這個雜亂無章的社會所支配與影響。

 

最後還是想要再對蔡校長說聲「謝謝」。

 

 

收穫最豐盛的週末 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