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問答] 社會運動:自己的世界自己捍衛

 

作者:張志華

 

醫勞盟合照

 

Q:對於勞動法與醫學界之關聯性看法為何?

 

A:

08-1

 

 

 

Q:醫學教育有教醫生如何照顧自己嗎?

 

A:

08-2

 

 

 

Q:如何一面在體制內工作,一面嘗試改革體制並面對體制內大老及其他方面(家人不諒解、工作夥伴疏遠等)的壓力?

 

A:

08-3

 

 

 

Q:許多人難以想像「醫生」族群在不少情況下也是「弱勢」,比如勞動條件與勞動權益不受保障。因此,當醫生為自己權益奮戰時,會遭遇到不被理解,甚至別人沒興趣同理你處境的問題!這種困境如何突破?

 

A:

08-4

 

 

 

 

 

Q:如何在不平衡的系統下作業?受到壓榨的工作夥伴們非常容易 fatigue

 

A:

08-5

 

 

 

Q:常被醫院大老級人物灌輸「當醫生就是要燃燒生命,值班也是一種學習」要我們不要去計較薪水報酬跟值班的班數。一定要很累很操然後值班都不用睡,這才是當醫師嗎?

 

A:

08-6

08-6-1

 

 

 

Q:面對因職場倫理階級產生的不合理值班制度,該怎麼辦?

 

A:

08-7

 

 

 

Q:在這樣崩壞的年代,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A:

08-8

 

 

 

 

Q:醫療行業是否該受到保護,還是要開放外國醫學系畢業醫師在台職業?

 

A:

08-9

 

 

Q:面對可能的外國醫師引進台灣,本國醫師的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衝擊?

 

A:

08-10

 

 

 

Q:為病人盡心盡力,最後卻被病人家屬反咬一口,被醫療體制懲罰(DRG賠錢、核刪、被扣薪、被醫院檢討),這種事情遇到一兩次之後就足以讓人留下難以抹滅的記憶,但在台灣醫界卻每天持續上演,想請問還在醫界或是已經離開的前輩,你們是如何調適?還有辦法全心投入治療嗎?或是早已改成「依法行醫」。

 

A:

08-11

 

 

 

Q:從以前到現在,有句俗語一直流傳「第一賣冰,第二當醫生」。在學校裡,只要是成績稍好的學生,也都會被灌輸要考醫生的想法。除了八股的告訴小孩子們用功讀書,還有什麼是應該要先告訴他們讓他們了解的呢?

 

A:

08-12

 

 

 

Q:現代醫療,講究 personalized medicine;弔詭的是,當代教育,並不提倡 personalized career,「研究-學位-教職」被形塑成唯一的主流道路。但,人生該是這樣的嗎?我身為一個急診醫師,當醫師並不是我的興趣,它只是一個職業,當然這個職業也讓我在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一些成就感,雖有風險,但也有它充滿樂趣的地方。急診專科考到之後,緊接著卻要面對人生的抉擇。留在原位,寫論文,升主治醫師並非我的夢想。事實上升主治醫師當然人人接受,只是問:寫論文並非我想做的事。我認為醫師訓練完專科之後,寫論文是個人對研究有興趣之下,因為有這種熱情,而鑽研、花苦心的智慧結晶,但是現代的功利主義,卻把它當成評鑑指標、個人成就,以致於有一大票人寫了一堆看似對個人有用,實質對人類社會無用的文章。這就跟「廣設大學」以及「大學生畢業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求職好像需要,就念個研究所吧」一樣。請教前輩,我當一個醫師,如果一輩子都不想寫論文,我是否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醫師?

 

A:

08-13

 

 

 

Q:次專科專業的深度是否必須?對腎臟科醫師來說,是要在大廟當支援人力等位子,還是出去當陽春主治,還是去透析中心診所等把時間做最大程度的利用?若想跨出本身專業往資訊、程式設計學習應該如何進行?是否有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A:

08-14

 

 

 

本篇發表於 課前問答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