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勇敢容納歧異度和多樣性的道路

 

作者:奇美醫院 急診醫學部 陳嬿婷 醫師

 

攝影:陳嬿婷醫師

 

走別人不敢走的路,走大部分的人想都不敢想,會發出很多疑問的道路……困難嗎?害怕嗎?「知識半衰期很短,但智慧與勇氣一生受用」。

 

在這十三位形形色色的講者中,有沒有甚麼人生經驗還有心得,是我們可以參考借鏡的?不管是留在體制內但仍保有自己的風格,還是整個跳脫原本社會所期待的人生:他們在想甚麼?他們要現身然後怎樣破解大家滿腹的疑問 (雖然很多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接受傳統醫學教育後,除了大家都學得到的「知識」,還有甚麼「勇氣」和「智慧」是講者們想要分享給大家的?這是會想報名這次活動的第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是:醫學生/醫師之中,興趣廣泛的其實也不少,但有跨領域 (?)興趣的同時還能專業化、商業化,甚至能完全脫離原本醫療工作的,好像也不是大宗。

 

神鵰俠侶告訴你:要記得搞懂「生命配置」,綠角告訴你:雖然說「迷戀」比不上「認真」,但是發展「興趣」甚至成為可以謀生的「第二專長」不完全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這是需要長年累積,然後專精、專業化的,需要找到你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需要去想清楚,你是否解決了某些人的問題?你是否滿足了某些人的需求?這些都不是一兩天內可以「突然」完成的,而且沒有拿到市場去驗證前,其實誰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只花一天的時間,就能跟著不同的講者穿梭時空還有神遊到世界各地,真的是非常值得的「投資」!上一秒有人去到「莫名其妙的鬼地方」,莫名其妙地開著自己也沒有開過但是沒有人可以開的刀, 下一秒跟著醫龍在如履薄冰刀光劍影的急重症第一線執業 (同時從容地反擊各種的不合理及不公不義), 下一秒有人端上一杯有精緻拉花的咖啡 (配上好朋友巧克力),直接說「學位、教職、 SCI,這些我通通沒有」,不過一樣能以適合自己的姿態在體系中過得踏實自在。

 

其中很感動是聽到賴奕菁醫師說「歷練存在自己腦子裡,這是終身受用的無形資產,誰也奪不走」。每個人的人生,不管是選擇了甚麼,都是獨一無二的。 沒有所謂的對錯還有絕對的價值,不管發生了甚麼, 碰到了甚麼人事物, 擦撞出了甚麼火花, 都是滋養自己的獨特養分。

 

如果沒有了這一個自信還有心理建設,肯定會走不下去, 肯定會畏畏縮縮, 總是想著那些已經放棄的 (好像很可惜),可能會得到的 (但是沒敢去爭取的),還有擔心著跟別人不一樣的 (別人會怎麼看我)。「沒有得到過的,就無所謂失去」,沒有選擇的道路還有已經捨棄掉的東西,一點都不可惜啊!

 

有時覺得自己興趣太廣泛,好像過著有點「奇怪」的生活,也不是故意比較孤僻,只是不想要「大家都在做甚麼事情所以我也要去做」。有時候自己做選擇不太困難, 別人對你的憐憫或是誤解還比較可能讓你哭笑不得。我常想,如果我可以獲得一種能力,我希望是能讓彼此有機會互相了解的能力,甚至正面去處理那些讓人「不舒服」、「脆弱」還有「不容易一兩句話就說清楚」的問題,而這是很難量化,學校也不會特別教你的。

 

所以我們的社會缺乏「論述」,只有非黑即白, 只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多問題甚至悲劇,不都是這樣來的嗎?聽到柳林瑋醫師 (不靠一張投影片完全不帶一個贅字流暢地) 說到「….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中,可以達到一個共善的社會 … 」、「…我們可不可以在獲利之外,讓更多人都可以去接受歧異度更高的人,讓這些歧異度高的人可以在社會的安全網中發揮更多的創意還有能力」時,我感動地想著,我們都在見證著一個有宏大視野同時也有執行力的人才日益茁壯中!

 

新思惟國際這次大膽匯集這樣歧異而多樣的面孔,尊重每個人獨特及珍貴的經歷,以自己的方式發揮個人特質,這不就是一個更好的世界最根本的元素嗎?希望這個平台,讓參加者回到日常生活後,用更多的勇氣還有包容,全心地感受自己是個「人」,全心去體驗那些「醫學教育沒有教我們的事」!

 

 

非常值得的「投資」。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