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不是準備而是決心

 

作者:台北榮總 鄭智銘 醫師

 

Meed2014

 

回顧,幾個月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活動的時候的心情。

 

「我的媽呀,怎麼活動越來越貴了」,然而換個角度一想,我知道,依照過去的 model,如果我猶豫了一天,活動就會滿額了……於是,馬上填了單、匯了款。(編按:鄭醫師報名編號為 2 號,也的確,隔天就報名額滿了。)

 

參加完活動後,一如往常,仍舊是滿滿的收穫,也慶幸我當初沒有給自己猶豫的時間!

 

每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都是一種享受,享受的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見識的擴張。我只是小小 R1,我心中所想的醫學,就如同國立編譯館時代的單一道路。在機會逐漸萎縮的台灣,自己的未來真是越來越令人沮喪。

 

直到參加了這次活動,原來,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可以開始準備;許多發展、許多機會,或許經過一些年後,我們仍可以從其他人得知,然而卻可能是片斷、不全的,等到自己完全了解的時候,其時機也過了。

 

會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柯醫師神遊各國時的經歷,以養老 conference 的經驗最讓我深思。在台灣,單向思考下的我總認為,這種 conference,當然只需相關醫護參加合情合理。然而,對岸的大陸卻是連一開始的地產開發商,到後續的喪葬禮儀等相關事業都可以在同一個場地共同討論。

 

是啊,事情本來就該這樣處理,這才是一個全面的考慮,這才是搞事業阿;明明很合理的事情,在台灣,總是因為各部會的分裂與對立,讓我們對於對錯的界限逐漸模糊。

 

人人都有個無國界的夢,然而 真的成行的人,少之又少。當我們自我催眠著有許多難關會很難過的時候,其實這不過都是在掩飾自己的決心不足罷了。趙醫師一句「需要的不是準備,而是決心。」、「重點從來不是難不難,是你要不要。」真如醍醐灌頂,一語擊倒那阻止自己往前的惡魔。聽著趙醫師科學化的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 、何時停損和情蒐, 我們醫學上的 EBM 追求的不就是這個嗎?

 

這場 16 個人的分享,就如同一條光譜,有工作很繁忙的,當然也有忙碌過後享受生活,體驗生命的例子。

 

興趣到底能不能當飯吃?綠角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

 

的確,我們往往用經營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興趣,搞到最後反而在自己身上加諸許多的壓力,殊不知,反而因此限制了最後的可能性。我們應該是從事一個職業,得到成就感,而不是被職業所控制。一步步的循序漸進,當成是專業外的休閒娛樂,逐步了解,反而能得到更高的成就。

 

自己的興趣,如果可以進展到解決別人的問題,破除別人的疑惑的話,或許就可以成為第二事業了。最重要的,如同颱風一般,走得雖慢,但是不分晝夜,逐步吸取了海洋精華,就等待那登陸那一刻的能量釋放!

 

課程越接近尾聲,我越覺得這錢花得真是值回票價,台上的講者們,讓我們不用花費巨大的時間與金錢,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就大大的增加了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遠見。在這越來越狹隘島國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預先讓自己 well-prepared。

 

最後的綠角、小志志夫婦以及蔡校長,分享了他們當初要 metastasis 時的心路歷程,教導我們:時候到了,就鼓起勇氣離開吧!自己的未來自己救,行有餘力,多拉旁邊的人一起走。未來的答案,我想我快要找到了!

 

 

行有餘力 拉旁邊的人一起走 新思惟國際

 

 

本篇發表於 心得回饋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